近年来,高碑店市人民检察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救助因案致贫的困难群体,营造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彰显检察温度。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升思想认识。最高检、省检察院先后部署了“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涉军人军属司法救助”专项等一系列活动,并将司法救助作为控申检察部门的主要职责,融入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信访实质性化解等工作中。该院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党组会研究部署,组成了司法救助办案团队,形成检察长阵前指挥、分管副检察长亲自带队推进、专职干警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从摸排线索、深入调查到救助金发放,都有条不紊、扎实有效。
二、多方排查线索,形成救助合力。该院认真落实《刑事检察办案环节国家司法救助衔接工作规定》,对2018年以来办理的案件进行全面梳理,查找出大量司法救助线索,该类线索占比84%。该院与市妇联、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多次召开联席会,发动多个机关挖掘线索。高碑店市妇联对2018年以来受理的侵害妇女权益案件进行全方位筛查,排查出4件4人因各种婚姻家庭纠纷风险隐患问题陷入十分贫困的妇女需要救助的线索向该院移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线索1条。该院充分发挥各司法机关亲历办案的优势,会同公安、法院工作人员共同开展司法救助线索搜集调查核实工作,从中摸排司法救助线索6条。通过以上举措形成合力,确保对符合条件的困案返贫户做到“应救尽救、应救即救”。
三、构筑多元救助,提升救助质效。随着救助申请人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除了物质帮助外,心理、法律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该院联合市司法部门、妇联、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部门、所在乡镇、救援社工团队等召开联席会议,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提供包含国家司法救助、民政扶助、教育基金、法律援助、就学就业、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菜单式救助服务。因案制宜变“救助单一化”为“救助多元化”,变“求助表面化为救助深度化”,树立“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思想,通过一个案子、挽救一个被害人、救助一个受害家庭。
四、严格审查程序,提升救助力度。严格实行“初步审查+实地走访+全面核查”三步模式,通过“带案下访、公开审查、回访问效”三项举措,在对申请材料书面审查的基础上,本着全面、严谨、细致的态度,严把救助条件、救助标准,主动入户调查核实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生活、收入情况,核查与申请材料是否一致,为启动司法救助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近年来深入司法救助家庭入户考察80余次。办理的司法救助件数从2020年办理1件1人、2021年办理1件1人、2022年办理39件39人、2023年1至10月办理31件31人,呈逐年递增趋势。切实解决了一些困难群众的生活难题,有效化解了多件信访老案,司法救助力度稳步提升。
五、延伸检察触角,把握救助重点。对收集到的线索,对照专项活动的重点进行筛选,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妇女、儿童、贫困户、退役军人军属等作为重点对象,协同市妇联、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加大救助帮扶力度,尤其是对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拐卖等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妇女,或者家庭主要劳动力受到违法犯罪侵害致死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承担养育未成年子女、赡养老人义务的妇女予以特别关注,采取多元化救助、长期跟踪关爱等措施帮扶弱势群体减轻生活压力,使其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六、发挥宣传职能,强化矛盾化解。一是做好宣传普法和总结深化。通过“进企走访”、各专项集中法律宣传、疫情防控、灾后重建走访等,深入乡镇、社区、学校开展司法救助活动宣讲活动,教育引导群众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提供司法救助线索,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及时总结“专项活动经验做法和成效,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平台和检察开放日、新闻发布会等途径,积极稳妥开展宣传,努力讲好救助帮扶好故事。二是立足检察职能,做好息访息诉。将信访实质性化解与司法救助完美契合,运用公开听证,加强对当事人的释法说理,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本着温情救助原则,将司法救助之光洒向群众最需要的角落,是高碑店市人民检察院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体会到司法温度,高碑店市人民检察院一直在路上。